第89章



    而从小培养的女童,有了活命手艺,将来的日子肯定比胡乱嫁人要好。

    姜家大伯算笔账便知在这些孤女身上赚的钱其实很少,因她们人小力微能做的活有限。

    她安排专人教孤女们识字和才艺,还要倒贴银钱。

    可大侄女坚持如此,说为长远计。长远有什么看不出来,但对他有利。

    因制衣坊在她们身上赚的钱,每年分出一成买陈米旧衣柴禾每月供给到慈幼院。

    这无疑又改善了慈幼院的生活。给了更多女婴新的活路。

    人口兴旺,不挨饿受冻,安居乐业,这就属于他的管辖范围。

    受训的第一批学子们曾被安排参观云裳记的制衣坊。他们方知晓自已卖出的衣裳的部分收益会拿出来做善事。

    衣坊从慈幼局聘用孤女们做事,倒贴银线教她们本事,让她们成人后有独立的能力。

    当一群瘦小的女娃娃听管事介绍,是这群哥哥帮忙卖坊里的衣袍。

    她们纷纷跑过来,将亲手做的络子用小胖手递给学子们,她们奶声奶气感谢哥哥们让她们有活干,吃上了饱饭。

    学子们离开时,女童们还自发送到门口,她们齐齐挥手,洒泪道别,对他们千恩万谢。

    直到学子们走远,女童们才肯离开门口。

    这场面对学子们的冲击非同一般,他们虽出身贫寒,亦有侠义的心肠。

    当知道自已的付出还能惠及这些穷苦无依的女童,这份工作的意义在他们心里被升华了。

    云裳记背后又站着姜知府,他对大家有知遇之恩,学子们对它家的观感最好。宁愿赚少些也以它家衣服为主。

    更有学子觉得银钱够用就好,还婉拒了其他家,称要专心念书,只接云裳记的衣裳。

    姜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