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宋当名医 第132节
,得此病者,十之有九是死期。 可惜时下里,很多书籍都被私藏着,一般的大夫都很难接触到。 看着吴大夫绞尽脑汁地思索,许黟心里微微叹气。 “吴大夫,你检查他的眼睛没有?”许黟问他。 吴关山抬起头看向他,详细道:“他眼中只有红色脉络,并未出现上下贯通瞳子的迹象,且这珠状呈白色,肤色不红,未曾流脓。” 这便表明了,这病人还能医治,可是以他的能耐,却想不到好的药方。 吴关山喟叹:“我师父他老人家,早年时医治过一名得瘰疬的医患,他讲过,得这病者需内外兼治,曾与我说过一药方,可惜我能没记住,实在惭愧。” 许黟思忖着听完,道:“我曾听过一药方,是用夏枯草、金银花与蒲公英,用水酒各半煎服,闻能散结消肿。” 其实这药方叫做三妙散,主治结核瘰疬遍满颈项。[注3] 这药方出自清朝名医赵学敏的《串雅内编》,离这时将近七百年。 但只有这药方还不能根治,需得有几个疗程才能逐渐治好。 许黟再去看那病人,二十岁左右,满脸无光,肤色枯黄,身上衣裳褴褛,要不是这回邢家开设义诊堂,他也许不会花钱看大夫。 其实许黟也没有接触过得这病的病患,在看到这个青年时,他就想,自己能不能治好他? 与别的无关,他就是想用他学过的知识,去积累临床经验。 想到这里,许黟对着那病人问道:“你可信我?要是信我,这病我来给你医治。” “大、大夫,你说的是真的吗?”青年听到这话,神色激动地站了起来。